•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雷跃捷教授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前的新闻舆论宣传
  • 来源: 时间:2019-05-25 16:35
  • 本文章(新闻)来自:SJC 发布时间:2018-12-11 14:25:41


    11月29日下午2点,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雷跃捷教授做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雷教授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并以2018年中国新闻奖各类获奖作品为例,生动论述当前新闻舆论宣传所处的媒介格局与舆论生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十六个基本命题

    雷教授首先讲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新世纪新时期我国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宣传的思想,也包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结晶,是在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由以下十六个基本命题构成:

    1. 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2. 党性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石,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新闻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3. “二为”基本方针是规范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

    4.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宣传工作一条成功的经验。雷教授提到,以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批评报道。批评报道,也属于正面宣传。

    5. “三贴近”原则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6.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之福。

    7.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8.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雷教授认为,新闻传媒要有经济效益。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闻文化事业,需要追求经济效益。但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9. 统筹国内国际新闻宣传两个大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面临的一项新任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争取一个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非常重要。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同等重要的。

    10.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新闻传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11.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基本的观点之一,是新闻理论的基石。

    12. 新闻真实的内涵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统一。

    13. 实践是检验新闻价值的标准。

    14. 新闻出版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

    15. 新闻事业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16. 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抓好新闻队伍建设。

    这十六个命题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框架体系。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重大部署。雷教授从“1个战略任务”、“2个方面肯定”、“3个‘下功夫’”、“4个必须”、“5大使命任务”、“6点要求推动文化文艺工作发展”、“7方面建设意识形态”、“8字方针”、“9个坚持”,解读了习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

    “1个战略任务”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个方面肯定”指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宣传思想战线的广大干部是完全值得信赖的。

    “3个‘下功夫’”指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

    “4个必须”指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必须坚持以立为主、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5大使命任务”指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6点要求推动文化文艺工作发展”指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推动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7方面建设意识形态”指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

    “8字方针”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9个坚持”指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雷教授总结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充满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思想体系。它指导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来观察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永葆生命力。当前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主流媒体尤其要打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

     

    我国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

    雷教授谈到,我国的新闻舆论宣传目前处于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做了很多创新。

    首先,在理念上与时俱进,报道的风格呈现出新气象。例如,时政类的硬新闻也朝着软性表达的方向发展。雷教授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获奖新闻为例,讲解道现在有关国家领导人的报道打破了传统的模式,用一种类似游记的方式报道,运用网络语言,使得报道更接地气。

    其次,开辟了新的内容领域。新闻报道不断更新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的范畴也在扩大。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栏目《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既有传统的声音表达,也有H5等新型呈现方式,以杂志广播的新形式传承方言、传统手工技艺等民间文化。

    此外,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大力推进布局“两微一端”,同时拓展新闻传播渠道,从而掌握了新兴媒体的舆论主动权。

    跨媒体传播也是当前的大趋势。例如,人民日报的新媒体矩阵,囊括了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直播等多种传播渠道,跨界传播的新闻产品有时更具有吸引力。人民日报在2015年建成的“中央厨房”,形成采集、加工、分发等各个环节的全新业务流程,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发布。这种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使得各种新闻报道的资源能够充分共享、打通各种媒介,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生产新闻产品。从而对新闻资源进行效益最大化的利用,保持不同部门的生产者之间的日常性直接对话。

    人工智能、大数据、个性化推荐等使得新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新闻媒体的一部分工作将由智能机器替代,未来的记者不能只会一般性的新闻写作,应培养融媒体人才。2018年的中国新闻奖首次增设融媒体奖项,也是融媒体新闻报道影响力的体现。雷教授分析总结了今年融媒体奖项获奖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重大直播报道,例如人民网对“两会”的直播报道;二是突发危机事件的现场报道,例如广西日报融媒体记者对柳州突发洪水的报道,用手机直播了当时的情况;三是呈现方式多样化,融媒体作品中可以灵活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H5等手段。四是互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雷教授谈到,新闻报道的观念在更新,社交媒体时代既有对事实完整的报道,也有关于事实细节的碎片化报道。同时,数据新闻、人工智能新闻与传统新闻有着本质区别。例如,数据新闻已经不再是叙述性的文字,而是论证性的。其次,新闻的叙事方式在创新,在媒体融合时代,既有PGC也有UGC,话语表达的方式趋于年轻化。此外,新闻生产机制在更新。在新时代社交媒体的语境下,新闻生产呈现出社会化生产、职业化生产、智能化生产三者并存的局面。新闻的传播模式也在创新,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已经发展出四种模式:大众门户、定向索取、定向推送、个人门户。其中个人门户具有社交化、个性化的特点。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向多场景、个性化趋势发展,人和媒体的深度交融也朝着场景时代迈进。美国的媒体学者认为,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五个要素是主要力量。随着5G技术投入商用,信息发布与获取将更加便捷。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会成为获取场景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

    由此,移动互联网从传统的人随网走变成网随人走。真正做到信息随时随地生产和发布,情景式的直播时代将到来。新闻情节化的生产可以实现内容体验式、参与式、主导式的呈现。这种用户沉浸式的交互式体验,将带来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成格局的深入改变。网络舆情生成发酵的平台渠道将会逐步向移动端转移。有特定规律和模式的移动端舆论场将会是一个发展趋势。未来,这种移动舆情将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新闻来源。这些舆情和次生新闻不仅会进一步改写新闻报道定义,还将进一步丰富舆论和舆情的内涵。届时舆情应对的难度将提高,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在新媒体时代,传受关系是平等的,这种去中心化和再中心的趋势非常明显。舆论引导碎片化,也就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有媒体融合的思维。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传播、智能化新闻等挑战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创新,但不能抛弃过去所拥有的一切。雷教授认为,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报道创新的前提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要吸引人,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同时要把握媒体融合中不变的原则。例如新闻报道要遵循基本的道德选择,不能挑战道德底线。标题党等旁门左道,会损害媒体长期的信誉、公信力。

    最后,雷教授强调,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多读书。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复杂。除了新闻传播专业的知识,对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要学习。我们在做新闻报道时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阅历。

     

    讲述:雷跃捷 整理:陈子凡 撰文:朱战缘


     

    关闭本页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