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vid Marshall:新媒体塑造图像与社会角色的新纪元
  • 来源:20 时间:2016-09-01 12:0
  • 文 / 谢灵子 王桐
     

    新媒体环境下,个人通过图像塑造的社会角色和性格,和传统意义上的自我有区别吗?图像又给现代大众生活带来了哪些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效应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9月21日,澳大利亚著名学者David Marshall教授在武汉大学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吸引了很多同学前来聆听。
     

    上世纪80年代,网球运动员Andre Agassi为佳能照相机代言的广告中有一句标语让人印象深刻——“Image is everything”。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化表达方式,带动看者的眼部感官,使得概念的传递更加生动活泼。而随着现代消费文化的盛行,时尚、潮流与名人效应无处不在,图像已然是构成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澳大利亚传播与文化研究学者David Marshall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将新媒体、图像(Image)与社会角色(Persona)三者联系起来,进一步诠释图像对现代大众生活所带来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效应。

    David Marshall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传播与创意艺术学院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格研究与名人研究,同时是澳大利亚新媒体研究的领军人物。9月21日,David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开展了一场以“图像与社会角色:公共个体中不断增长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Image and Persona: The Expanding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Public Individual)”为题的讲座。
    \"\"

     

    David指出图像关系到现代消费者文化以及个人在公共空间中角色的呈现。而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图像可以被有策略性地利用,从而塑造成某种不完全真实的外在形象,即是社会角色。David的研究主要围绕“图像如何被策略性地使用并建构某种社会角色”,而他同时特别强调这种建构“无对错之分”。

    社会角色不仅仅代表着某个个体,上海影像中的外滩、悉尼城市印象中的歌剧院,体现了城市整体的社会角色。而公共政治人物的穿着和图像则是一种文化和国家在国际中的社会角色呈现,代表了我者,呈现为他者眼中的文化与国家价值。后来,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除政治人物之外更多可视化的角色出现了—— “名人(Celebrities)”,图像也因此被名人所支配,例如19世纪剧院文化的兴起、工业革命引领下的商业浪潮以及20世纪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地带动了商业领导人、影视演员和体坛明星的社会角色塑造。

    值得注意的是,David把我们引入了另一个思考维度,即新媒体技术对图像与社会角色造成的关键性转变。首先,图像在向民主化转变,不再仅仅是政治人物与名人独享的“奢侈品”;其次,信息与图像的生产、发散和传播不再受传统媒体的限制,而是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传播。我们在屏幕面前将自拍通过网络展示给我们的朋友和关注我们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分享的图像模糊了私密与公开的界限,在公共媒介中个人得以塑造个人的社会角色。由此,David认为,全世界已经进入了社会角色建构的新纪元。
    \"\"

     

    会后,【狐说】特派记者向David Marshall教授提问:“既然网络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个人塑造社会角色,那些使用不了网络的人,比如朝鲜人,该怎么办呢?如果这些人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和图像素材让我们去了解他们,会不会因此加深我们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如果以上假设都成立的话,那通过图像塑造社会角色对个人来说是好是坏呢?” 对于这个问题,David Marshall教授表示十分有趣。并提到其实当前学术界还存在与此类似的问题,例如“知沟理论”中提到的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高者与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等。在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当下,这些问题还将继续存在着,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得出具体的结论,想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无论我们原本拥有何种人格特征,在新媒体的环境当中我们所塑造的社会角色和性格,也许会发展成为区别成传统自我的一个形象。总结David的演讲,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肖珺老师认为,图像在呈现社会角色的时候,同时重新塑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权力制度,并改变了传统的权力制度。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欢迎您!